浙江大学在“国家三大奖”评选中表现抢眼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此次奖励大会上,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大学蔡天新老师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组)1项。
其中,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高翔教授与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浙江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该奖项,也是浙江省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严建华教授领衔的“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据了解,工程师学院于2016年9月12日正式成立,目前招生涉及10个工程硕士领域以及1个工程管理硕士类别。其中,动力工程领域归口工程师学院招生,研究生培养依托能源工程学院,两届已有204名专业学位研究生。从2016年开始,工程师学院大力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工程创新与训练中心,目前已基本建成7大公共实训平台,其中高效清洁低碳能源平台由能源工程学院高翔教授牵头建设。
能源领域获奖项目介绍:
●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高翔教授项目组部分成员在试验过程中讨论,右一为高翔教授
完成人:高翔(浙江大学),吴国潮(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朱松强(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郑成航(浙江大学),胡达清(浙江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岑可法(浙江大学)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应用现场
介绍:燃煤是造成区域严重灰霾的重要原因。实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对破解我国燃煤污染挑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高翔教授领衔,与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在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超低排放系统、多活性中心催化剂、颗粒物/SO3强化脱除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攻克了高效率、高适应、高可靠、低成本等关键技术难题,率先实现了燃煤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项目授权发明专利34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成果已规模化应用,大幅削减了燃煤污染物,全面提升了燃煤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推动和支撑了国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战略实施。
● 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
严建华教授项目团队成员在回转窑中试试验台旁合影,左四为严建华教授
完成人:严建华、蒋旭光、李晓东、张文辉、池涌、陆胜勇、王琦、黄群星、马增益、李丽
完成单位:浙江大学,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物华天宝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位于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40千克/小时固体废物回转窑中试多功能热处理装置
介绍:经过14年协同攻关,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严建华教授领衔的项目团队原创性开发出适应复杂组分危险废物的回转式多段热解自熔焚烧新技术。创新性提出了复杂工况下危险废物热解焚烧自适应优化控制方法及污染物联合净化策略。率先建立了典型危险废物热解焚烧特性数据库,提出了多形态危险废物配伍新方法。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TdsRatgg9rwI4EioLbN-9w
(编辑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