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2015年7月,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共同谋划筹建了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浙江工程师学院),并于2016年9月正式揭牌成立。2022年9月,学院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教育部、省市区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实践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努力培养造就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担当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和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人才。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论述。按照学校“双一流”建设总体要求,学院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牵引,紧密依托浙江大学高水平的综合优势,汇聚全校理工、经管、医药等院系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实施全校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工作,负责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点建设,负责全日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培养项目和非全日制工程硕博士培养及管理,面向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组织工程师职称评审,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和规范体系。同时,通过有组织的人才培养,协同相关院系与国家战略性重点企业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合作,组织面向重点企业的跨院系、跨部门重大项目,开展大国工匠高端培训,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工程人才能力提升。
目前,学院在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等工程专业学位全部八个类别和工程管理类别招生。至2024年底在读硕博士研究生5000余人,其中工程博士1200余人。聘任包括17名院士在内的校内导师1000余人,企业导师1700余人。本部占地147.5亩,包括学生公寓、教学楼、实训楼、室内外操场、食堂等配套完善。校内建成大型工程创新与训练中心,场地超1.5万平方米,配置设备5000余台(套),其中50万元以上大型实训设备143台(套)。在宁波、衢州、台州建有3个地方分院,与央企等龙头企业共建9个工程师技术中心和102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学院持续深化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开展“工学交替”模式下的思政育人,强化高远使命引领和家国情怀涵育。校企共建课程百余门,年均来校授课高层次企业专家超过200余人次。打造“基础训练—专业训练—入企实践”三阶段实践链条,提升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建立以工程创新及成果应用转化成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推进实践成果申请学位。与法国巴黎综合理工、荷兰埃因霍芬理工等开展“双学位”项目和海外实习实践合作,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贯通人才培养和职称评审机制,优秀毕业生可同时获得工程师职称证书。
经过多年发展,办学成效获得广泛关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卓越工程人才。近三年就业率均达97%以上,稳居全校前列。实践模式入选首批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优秀案例,改革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