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二十三期“iTalk”工程博士经验分享会成功举办
10月18日晚,浙江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二十三期“iTalk”工程博士研究生经验分享会在工程师学院行政楼118报告厅如期举行。学院科研办公室主任、工程博士2502班班主任陈金飞、团委郝帅旗出席本次分享会,现场有百余人参会,兆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工程博士2502班副班长齐金良主持本次分享会。


活动伊始,陈金飞介绍了“iTalk”活动的缘起与背景情况,并从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创新、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面阐述了活动的深远意义。他强调,“iTalk”不只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场智慧的汇聚,能够激发大家在复杂工程问题上的创新思维,助力大家逐步成长为工程领域的领军人才。 随后,来自工程博士2502班的三位工程博士生分别围绕智能植保、工业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展开分享。

首位分享者为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广泉,他带来了题为《智能精准高效植保装备研制及应用》的报告。秦广泉系统讲述了智能植保装备在现代农业中的关键作用,围绕植保的意义、关键技术路径、典型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他指出,传统农业施药存在效率低、漂移大等问题,其团队研发的贯流式风幕、变量智能喷头精准控制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农药利用率大幅提升和环境污染显著降低。这些成果已在新疆棉花、果园等高端农业场景中推广应用,为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位分享者为杭州炽橙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纪尧华,他作了题为《新时代工业智能创新之路》的主题分享。纪尧华指出,传统工厂生产知识高度依赖经验型工程师,操作流程和调试策略难以量化、传承与共享,成为制约工业智能化发展的瓶颈。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技术的融合,使生产现场知识能够结构化表达与智能化传递,实现“人的经验”沉淀为可复用的工业智能。在新型工业软件平台构建方面,炽橙科技提出以“工业智能底座”为核心的创新路径,实现从底层技术到产品矩阵的完整体系布局。面向新型工业化时代,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底座是实现中国工业软件体系化突破的关键,炽橙数字科技将继续以“安全、轻量、普惠”为核心理念,推动智能体生态建设与国产工业软件全面崛起,助力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

第三位分享者为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孔辰寰,他作了题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关键路径的探讨》的报告。孔辰寰从机器人的技术架构与核心组件、发展路径和产业格局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孔辰寰指出,人形机器人短期重点应聚焦工厂与工业场景,用于替代高强度、重复性劳动,提高生产安全性与效率;中长期目标则是向家庭服务等生活场景延伸。面对全球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趋势,机器人应视为人类创造力的延伸而非替代。他强调,具身智能产业发展需深度合作与生态共建,汇聚多方力量,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与全球领先。

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智慧农业推广机制、工业智能生态构建和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发展与安全问题等展开深入的探讨,三位主讲人结合科研与产业经验进行了细致解答。

活动最后,郝帅旗老师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活动内容精彩、形式新颖,不仅增强了工程博士群体的凝聚力,也体现了学术交流的开放与融合,即便对非工科背景人员也具有较强吸引力。嘉宾分享展现了工程科技在社会各领域的深度交叉,契合学院发展方向。后续学院将继续推动“iTalk”系列常态化,促进学术传播与资源整合,助力工程博士在科研与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热烈掌声中,本次“iTalk”经验分享会圆满落幕。后续活动将会定期举办,鼓励更多博士生走进行业前沿、服务国家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工程智慧与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