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 2025年第2批研究生专业实践现场答辩考核通知
下属各分院,2023级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及校内外导师:
根据《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院发〔2018〕28号,网址: https://pi.zju.edu.cn/2018/1120/c67940a2551829/page.htm)文件要求,为规范专业实践管理,提升专业实践质量,重点检验专业实践行(企)业项目研究进展与收获,结合工程师学院实际,决定开展2023级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2025年第2批专业实践考核工作。此次考核工作将通过工程师学院专业实践管理系统(网址http://pisj.zju.edu.cn/admin/login)进行申请。具体要求如下。
一、考核申请资格
(一)非定向研究生
非定向研究生在校外实践单位开展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2个月,其中以项目研究形式开展不少于6个月。
(二)定向研究生
定向研究生在委托培养单位结合企业实际课题开展项目研究时间不少于3个月。
二、系统考核申请流程
符合考核申请条件的研究生请于7月1日-8月28日期间登录系统,在“专业实践考核”一栏中完成专业实践“整体情况”和“实践收获”栏目填报,保存并提交后下载打印《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报告》,该报告经本人签字、企业现场导师和校内导师签署具体意见、实践单位分管领导考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与相关成果等证明材料原件扫描件合成PDF文档上传系统。系统中考核申请审核通过后方能参加现场考核答辩。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研究生与其他类型研究生同批填写系统信息,待参加联合培养单位组织的实践考核后提交考核报告。具体操作流程详见“https://pi.zju.edu.cn/67938/list.htm”。为了避免审核被退回,请认真参考“专业实践考核报告填写注意事项”见附件。
三、考核安排
各单位考核要求在2025年9月15日前完成。卓越培养项目研究生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考核答辩,各卓越培养项目联系人如下,如有疑问,请以项目制为单位咨询联系人。专项研究生相应考核由实践单位组织。
卓越培养项目/双院制学生 | 联系老师 |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工程 | 胡松钰 |
汽车工程及其智能化 | 李道飞 |
新能源电网技术与绿氢项目 | 周永智 |
移动智慧物联网 | 朱辰 |
智慧交通 | 孙轶琳 |
智慧能源 | 吴昂健 |
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 | 魏晓 |
人工智能药学 | 周展 |
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项目 | 邬碧雪 |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与创新设计项目 | |
绿色石化、新材料与低碳技术项目 | |
智能装备创新设计 | 郭玲玲 |
陆跃英 | |
新药创制工程 | 郭玲玲 |
杨振中 | |
高端化学品先进制造 | 沈华芬 |
NGICS大平台工业控制系统综合安全 | 陈丹 |
数据科学与工程 | 冯轶 |
医疗健康创新工程 | 黄运操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杨帆 |
城市工程系统可持续 | 楼以怀 |
氢能科学与工程 | 应蓉珊 |
飞航智能技术与装备项目 | 王埸 |
高端聚烯烃材料分子设计与智造(宁波) | 任聪静 |
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工程 | 郑贞 |
可再生能源基地送出与消纳 | 周永智 |
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项目(原大健康高分子材料项目) | 任科峰 |
四、学术诚信
研究生必须严守学术道德、遵循学术规范,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和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捏造或篡改数据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缺失学术诚信、违反学术规范者,一经查实,该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成绩作0分处理,并按学校及国家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五、注意事项
此次专业实践现场答辩考核申请工作为2025年最后一次,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参加,以免延误毕业时间。
六、咨询联系
罗若群老师;联系电话:0571-88285083;邮箱:zysj@zju.edu.cn
教学管理办公室
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