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级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卓越培养项目硕士培养方案
编辑:严密
发布时间:2022.07.31
阅读数:292次
来源:工程师学院
所属院系 | 工程师学院 | 学位类别 | 专业学位 | 学制 | 2.5 | |||
最低总学分 | 25 | 公共学位课最低学分 | 8 | |||||
专业课最低学分 | 17 | 专业学位课最低学分 | 9 | |||||
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 ||||||||
一、培养目标: 按照工程师学院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理念,在“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框架下,积极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式,着重加强研究生技术应用创新和工程专业实践训练,积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宁波地区新一代智能制造为导向,以培养研究生在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具有扎实的信息感知处理方面的专业基础,具备环境感知、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感知、传输、处理等方面的装备设计和验证的知识;(3)应具有评价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智能控制、视觉感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立工程实施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 二、基本要求: 1.品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融入企业文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2.科学素质 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持之以恒、勇攀高峰的学习态度和终生学习意识 3.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安全、健康及环境友好等工程伦理意识,掌握工程伦理规范,注重工程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知识掌握 1.基础及专业知识 熟悉行业技术需求,包括从事工程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 2.行业知识 包括行业采用的新技术、新流程、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行业技术标准、工作流程、职业规范、政策制度、法律法规 3.默会性工程知识 专业实践训练过程中情境性、意会性等知识积累 4.跨专业领域知识 基于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多专业领域交叉知识的学习 | ||||||||
培养方向: | ||||||||
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 | ||||||||
读书(学术、实践)报告: | ||||||||
研究生在读期间每半年参加一次工程师学院组织的行业专家前沿技术讲座,应至少在本项目范围(导师组)内作公开读书报告1次,至少参加工程师学院学术讲座、学术论坛8次(其中最多2次可以用参加国际国内本项目主题学术讲座、学术论坛代替),考核通过计2学分。 | ||||||||
专业实践环节: | ||||||||
专业实践包括实践教学和实践环节(专业实践训练),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般应在入学后至第2学年结束前完成。不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年时间的专业实践,其中实践环节(专业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以项目研究形式开展时间不少于3个月;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6个月时间的专业实践,其中以项目研究形式开展的实践环节(专业实践训练)时间不少于3个月。 原则上要求项目研究生实践环节(专业实践训练)时间不少于1年,以达到申请参评工程师职称评审的基本条件。 专业实践考核通过计8学分。 | ||||||||
开题报告: | ||||||||
1.项目制研究生入学满1年后可按规定申请开题报告,第2学年秋冬学期结束前完成。 2.项目制研究生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企业实际课题且符合项目制要求。 3.研究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写出书面报告,并参加开题报告答辩。 4.由项目组组织统一公开答辩,开题报告答辩时,一方面就论文选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另一方面需结合专业实践计划方案和内容进行指导。 5.项目制研究生未通过开题答辩,可以半年后重新申请。 | ||||||||
中期考核(检查): | ||||||||
中期检查审核研究生课程学分、读书报告、专业实践训练、论文开题等进展情况,由各卓越培养项目在第2学年秋冬学期末与开题报告答辩同期进行。 | ||||||||
论文中期进展: | ||||||||
硕士研究生必须进行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在开题报告后1年内,撰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并公开进行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考核小组由研究生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为主体组成(至少3名)。经考核通过者,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填写中期进展报告相关信息,并上传《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导出考核表,经过导师学科审核,交学院存档备案。 | ||||||||
预答辩(预审): | ||||||||
预答辩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送审一个月前(一般为每年12月、3月、5月、9月上旬)进行,未通过学位论文预审(预答辩)的研究生不能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等环节。 | ||||||||
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 | ||||||||
1.修完必修课程且达到本培养方案最低课程学分要求; 2.完成所有培养过程环节考核并达到相关要求; 3.符合《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工程专业学位卓越培养项目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前置成果要求》的文件规定; 4.符合工程类专业学位复合交叉评定委员会制定的《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工程类专业学位卓越培养项目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试行)》(浙大工院发〔2022〕9号)的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 ||||||||
质量保证体系: | ||||||||
制定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基本流程等管理和实施细则,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通过论坛、学术沙龙等平台项目,营造学术创新氛围;鼓励研究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造就与培养目标吻合的合格人才。具体管理实施细则详见研究生院、工程师学院相关文件。 | ||||||||
备注: | ||||||||
本培养方案为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卓越培养项目培养方案。 | ||||||||
平台课程 | ||||||||
必修/选修 |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0500008 | 研究生英语基础技能 | 1 | 0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6043901 | 工程伦理 | 2 | 32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0420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24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6001918 | 研究生英语 | 2 | 32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6041924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2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6001922 | 产业技术发展前沿 | 1.5 | 24 | 秋、冬 | 卓越培养项目平台课程 技术前沿类课程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6001921 | 工程技术创新前沿 | 1.5 | 24 | 秋、冬 | 卓越培养项目平台课程 技术前沿类课程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6041923 | 高阶工程认知实践 | 3 | 64 | 春夏、秋冬 | 卓越培养项目平台课程 实验实践类课程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6002001 |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 1 | 16 | 春、夏 | 论文写作指导课 | |
方向课程 | ||||||||
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 | ||||||||
研究内容: | ||||||||
1.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卓越培养项目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2.研究生应修读本专业领域(光电信息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 | ||||||||
必修/选修 |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6041102 | 机器视觉及其应用 | 2 | 32 | 冬 | 核心课程,教材《机器视觉算法与应用》 | |
选修 | 专业学位课 | 6043412 | 智能控制技术 | 2 | 32 | 冬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105 | 光学系统设计 | 2 | 32 | 春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916 | 创新设计方法 | 2 | 32 | 秋 | 创新创业类课程,必选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104 | 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 | 2 | 32 | 夏、秋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107 | 智能无人系统及应用实践 | 2 | 32 | 秋、冬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106 | 光电遥感技术与应用 | 2 | 32 | 冬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512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2 | 32 | 夏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103 | 优化理论基础 | 2 | 32 | 春 | 工程数学类课程,至少2选1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917 | 工程数值分析 | 2 | 32 | 秋 | 工程数学类课程,至少2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