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级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卓越培养项目硕士培养方案
编辑:严密
发布时间:2024.08.02
阅读数:92次
来源:工程师学院
所属院系 | 工程师学院 | 学位类别 | 专业学位 | 学制 | 3 | |||
最低总学分 | 26 | 公共学位课最低学分 | 5 | |||||
专业课最低学分 | 21 | 专业学位课最低学分 | 13 | |||||
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 ||||||||
(一)培养目标 按照工程师学院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理念,在“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框架下,积极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式,着重加强研究生技术应用创新和工程专业实践训练,积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宁波地区新一代智能制造为导向,以培养研究生在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品德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学校校训、共同价值观及浙大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和行为习惯。崇尚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严守职业伦理,践行优良学风。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具备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投身国家“高精尖新”行业领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2.知识结构 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材料工程、控制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 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能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具备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具备技术创新、独立承担实务研究项目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解决实务工作中的复杂问题。 | ||||||||
培养方向: | ||||||||
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卓越培养项目 | ||||||||
读书(学术、实践)报告: | ||||||||
研究生在读期间每半年参加一次工程师学院组织的行业专家前沿技术讲座,应至少在本项目范围(导师组)内作公开读书报告1次,至少参加工程师学院学术讲座、学术论坛8次(其中最多2次可以用参加国际国内本项目主题学术讲座、学术论坛代替),考核通过计2学分。 研究生参加本项目制举办的讲座,每年拟举办6次讲座。 | ||||||||
专业实践环节: | ||||||||
劳动教育纳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必修环节,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专业实践包括实践教学和实践环节(专业实践训练),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般应在入学后至第2学年结束前完成。不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年时间的专业实践,其中以项目研究形式开展的实践环节不少于6个月。专业实践考核通过计2学分。 | ||||||||
开题报告: | ||||||||
开题报告选题应来源于与项目制主题对应的行业。研究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写出书面报告,并参加开题报告答辩。 开题报告答辩以项目制为单位统一组织,原则上安排在第2学年秋冬学期末,未通过开题报告答辩的研究生至少在半年后才允许重新开题。 | ||||||||
中期考核(检查): | ||||||||
中期检查审核研究生课程学分、读书报告、专业实践训练、论文开题等进展情况,由各项目制在第2学年秋冬学期末与开题报告答辩同期进行。 | ||||||||
论文中期进展: | ||||||||
应在开题报告后1年内,撰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并公开进行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由项目制组织考核小组评审。 | ||||||||
预答辩(预审): | ||||||||
应于学位论文送审资格确认前1个月提出预答辩(预审)申请,通过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送审。 | ||||||||
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 | ||||||||
同一项目制不同专业类别(领域)研究生的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应统一。 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如下: 1.修完必修课程且达到本培养方案最低课程学分要求; 2.完成所有培养过程环节考核并达到相关要求; 3.符合《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工程类专业学位卓越培养项目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试行)》(浙大工院发〔2022〕9号 )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 ||||||||
质量保证体系: | ||||||||
制定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基本流程等管理和实施细则,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通过论坛、学术沙龙等平台项目,营造学术创新氛围;鼓励研究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造就与培养目标吻合的合格人才。具体管理实施细则详见《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研究生各培养环节规范要求与实施指南》。 | ||||||||
备注: | ||||||||
平台课程 | ||||||||
必修/选修 |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0500011 | 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 | 2 | 64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3320002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2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0420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24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6002001 |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 1 | 16 | 春、夏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6041928 | 工程伦理 | 2 | 32 | 春、夏、秋、冬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6001921 | 工程技术创新前沿 | 1.5 | 24 | 秋冬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6001922 | 产业技术发展前沿 | 1.5 | 24 | 秋冬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6001926 | 高阶工程认知与实践 | 3 | 64 | 春、夏、秋、冬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915 | 数据分析的概率统计基础 | 3 | 48 | 秋、冬 | 工程应用数学模块,研究生应在6门中至少选修1门,或由项目制指定必修1门。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910 | 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 | 2 | 32 | 秋、冬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911 | 数值计算方法 | 2 | 32 | 秋、冬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152 | 工业数据统计分析 | 2 | 32 | 秋、冬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4906 | 数学建模 | 2 | 32 | 秋冬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909 | 优化算法 | 3 | 48 | 春夏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914 | 科技创新案例探讨与实战 | 2 | 32 | 秋冬 | 创新创业类课程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618 | 技术创业 | 2 | 32 | 秋冬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920 | 工程师创新创业思维 | 2 | 32 | 秋冬 | ||
方向课程 | ||||||||
研究内容: | ||||||||
1.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卓越培养项目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2.研究生应修读本专业领域(光电信息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 | ||||||||
必修/选修 | 课程性质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6041102 | 机器视觉及其应用 | 2 | 32 | 冬 | 项目核心课程 | |
必修 | 专业学位课 | 6043512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2 | 32 | 夏 | 项目核心课程 | |
选修 | 专业学位课 | 6043412 | 智能控制技术 | 2 | 32 | 冬 | 专业领域课程,至少修读4学分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321 | 多媒体通信 | 2 | 32 | 冬 | 专业领域课程,至少修读4学分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105 | 光学系统设计 | 2 | 32 | 春 | 专业领域课程,至少修读4学分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106 | 光电遥感技术与应用 | 2 | 32 | 冬 | 专业领域课程,至少修读4学分 |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6043107 | 智能无人系统及应用实践 | 2 | 32 | 秋、冬 | 专业领域课程,至少修读4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