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求是新星培养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导师、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博士研究生高水平学科交叉培养,着力培养一批立志奉献国家、勇于探索、具有学科交叉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根据《加快推进博士研究生高水平多学科交叉复合培养的实施意见(试行)》精神,学校启动实施“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求是新星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求是新星计划”)。
目前,2025年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求是新星培养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已发布,具体详见链接:https://yjsybg.zju.edu.cn/2025/0702/c61747a3066474/page.htm。
一、申请条件
申请人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具有优秀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身心健康,学风诚信,无违法违纪记录,有为祖国建设服务和为科学探索奉献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本校全日制在读博士研究生,距离基本修业年限(学制)到期不少于12个月(自研究生院发布“求是新星计划”申报通知之日起计算)。(对于博士生入学时间限制不作要求)
3.申请人应由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组或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开展交叉研究,其中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组应由来自不同一级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博士研究生导师组成。
4.交叉研究选题应符合“四个面向”的要求,导师组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已制定完整的学科交叉研究计划,交叉研究成果突出,在交叉研究工作中表现出很大的发展潜力。
5.已获得过“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和“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星计划”资助的博士研究生不在“求是新星计划”的资助范围内。
二、资助内容
1.学校对入选“求是新星计划”的博士研究生给予生活补贴3000元/月,自学校公布入选名单之日的次月开始按月发放,生活补贴发放至基本修业年限(学制)到期当月为止。每名入选的博士研究生的生活补贴资助期限不超过3年,入选学生博士毕业、结业或博转硕后,相关资助自动终止。入选学生休学期间不予资助。
2.根据入选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学校可提供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和一次6个月以上的国际联合培养资助,资助的申请流程和标准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请按照《2025年浙江大学“研究生赴境外短期学术交流项目”申请资助手续办理流程》(https://yjsybg.zju.edu.cn/2025/0508/c61863a3047169/page.htm)申请国际会议资助。请按照《关于申请2025年“浙江大学求是飞鹰计划”的通知》(https://yjsybg.zju.edu.cn/2025/0113/c69954a3011239/page.htm)申请国际联合培养资助。
3.鼓励入选的博士研究生牵头组织国内外交叉博士生论坛,经评估给予会议经费支持。
三、申报和评审程序
“求是新星计划”采取“个人申请,导师组或交叉学科导师推荐,学院(系)审核,研究生院评审”的方式进行选拔。
1.申请人线上申报
申请人在9月8日前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线评审”模块—材料申报—新增—选择“2025年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求是新星培养计划”,完成申报材料填写并提交。
附件要求: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求是新星培养计划申请表》(附件)(须导师及交叉导师签字)及相关交叉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需合并为一个PDF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50M。
证明材料要求:申请表所填写的发表论文的首页复印件、专利证书的复印件、承担科研项目证明(项目立项书合同书首页及本人信息页)、获奖证书复印件等相关材料。
2.学院(系)线上审核
申请材料由申请人学籍所在学院(系)研究生科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线评审”模块完成审核推荐,其中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由培养单位研究生科完成审核推荐。学院(系)对本单位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和真实性审核,并于9月17日前在系统中完成审核提交。
3.学院(系)递交材料
学院(系)在系统中导出《推荐汇总表》于9月17日前将纸质版(签字盖章,一式一份)递交至研究生培养处(紫金港校区研究生教育综合楼811)。
研究成果与计划涉密的博士研究生,由先研院单独组织评审,评审结果报送研究生院
四、培养管理
1.入选“求是新星计划”的博士研究生,应切实开展交叉研究,研究生院组织对入选“求是新星计划”的博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科研进展、学术成果等开展年度评估,对在交叉研究领域发展潜力不佳的博士研究生停止资助。通过评估且资助期满的博士研究生,可获得研究生院颁发的“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求是新星”荣誉证书。
2.入选的博士研究生在“求是新星计划”到期前若出现违反学术道德、违反学校纪律、违反治安管理受到处罚或者构成犯罪等问题并已被学校或国家司法、行政机关认定的,学校立即取消其“求是新星计划”资格并停止资助,已发放的资助由学生向原资助主体偿还相关资助费用,并按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予以处理。
五、其他
如有问题,请联系:罗老师(0571-88285083),马老师、胡老师,电话:0571-88981403。
工程师学院
2025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