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过程与学位申请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卓越培养项目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制订指南(2025级)

编辑: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7.19 阅读数:70 来源:工程师学院

本指南将就卓越培养项目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制订选课要求进行说明。阅读本指南前建议先阅读《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培养过程与学籍管理常见问题解答》(https://pi.zju.edu.cn/2020/0707/c67930a2550009/page.htm),以便了解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对培养方案和个人学习计划的定义,以及其他关于个人学习计划制订的基本概念

一、培养方案

根据培养方案制定要求,各卓越培养项目分别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每位同学在系统内均关联所对应的卓越培养项目。2025级所有卓越培养项目清单如下:

序号

项目名称

招生专业领域

1

汽车工程及其智能化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光电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

2

分布式智能电网

电气工程、动力工程

3

移动智慧物联网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

4

智慧交通

交通运输

5

智慧能源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

6

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

7

智能装备创新设计

机械工程、光电信息工程、材料工程、动力工程

8

新药创制工程

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9

高端化学品先进制造

化学工程、制药工程

10

数据科学与工程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

11

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

光电信息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工程

12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与创新设计

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食品工程

13

绿色能源、新材料与低碳技术

材料工程、动力工程

14

储能科学与工程

控制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

15

城市工程系统可持续

土木水利、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

16

氢能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

17

飞航智能技术与装备

控制工程

18

高端聚烯烃材料分子设计与智造

化学工程

19

可再生能源基地送出消纳

电气工程、动力工程

20

智慧环境

材料工程环境工程、食品工程

二、个人学习计划平台课制订原则

平台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前沿课、实践课、工程数学课、创新创业课,具体如下。

1.公共学位课5学分应列入个人学习计划并选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0500011

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

2

64

042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24

33200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2

2.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应列入个人学习计划并选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928

工程伦理

2

32

6002001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

1

16

6001921

工程技术创新前沿

1.5

24

6001922

产业技术发展前沿

1.5

24

6001926

高阶工程认知与实践

3

64

3.工程数学类课程应列入个人学习计划,算作专业选修课学分。在下表6门课中至少选择1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3911

数值计算方法

2

32

6043910

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

2

32

6043909

优化算法

3

48

6044906

数学建模

2

32

6043915

数据分析的概率统计基础

3

48

6043152

工业数据统计分析

2

32

4.鼓励修读创新创业类和人工智能类课程,算作专业选修课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3618

技术创业

2

32

6043914

科技创新案例探讨与实战

2

32

6043920

工程师创新创业思维

2

32

6043929

人工智能伦理

2

32

6043930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2

32

三、各卓越培养项目研究生选课指南

为了保证卓越培养项目研究生掌握所在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必要的专业知识,培养方案中特别就“研究生应修读本专业领域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提出了要求,这是指研究生在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时,应按照招生专业领域,例如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应修读至少4学分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根据各培养方案内课程设置,可以是工程师学院开课课程,也可以是其他专业学院开设课程,必须是对口的专业课程,不是数学、创新创业等素养类课程)。

)汽车工程及其智能化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6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095

车辆信息传感与通信技术

3

48

6041026

车辆控制理论与技术

3

48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5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程中本专业领域(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光电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方向课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3.总学分

专业课21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

)分布式智能电网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161

能源动力行业前沿技术及工程应用

2

32

6041162

新能源发电及利用案例分析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3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程中本专业领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方向课中除电气装备健康管理(6043015)外,其他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新能源工程技术实践(6041163)为行业综合实践教学类课程,可作为电气工程、动力工程的专业课。

3.总学分

专业课19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2学分可任意选择。

)移动智慧物联网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3326

物联网操作系统与边缘计算

2

32

6043316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基础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3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本专业领域(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方向课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应用设计与实践6041301为综合实践类课程,可作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专业课。

3.总学分

专业课19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2学分可任意选择。

)智慧能源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038

智慧能源系统工程

2

32

6041033

低碳能源系统理论与设计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3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其中课程代码为60开头的方向课在工院授课,其他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智慧能源工程案例分析和实践(6041039)为行业综合实践类课程,可作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专业课。

3.总学分

专业课19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2学分可任意选择。

)智慧交通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096

智能交通系统与实践应用

2

32

6041166

交通大数据分析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3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专业课程至少6学分,方向课中除电气装备健康管理(6043015)外,其他方向课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3.总学

专业课22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

)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6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048

金属学原理与加工工艺学

2

32

6041049

先进合金材料及工程研究

2

32

6041050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与应用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5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方向课中除车辆及发动机测试技术课程(6043005)、机器人技术(6043011)外,其他方向课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与应用(6041050)为行业综合实践类课程,可作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专业课。

3.总学分

专业课21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

)智能装备创新设计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069

智能装备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2

32

6041174

智能装备与创新设计实践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3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方向课中除产品研发中的数值模拟技术(6043013)外,其他方向课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3.总学分

专业课19学分,公共学位课5分,2学分可任意选择。

)新药创制工程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072

药品创制工程实例

2

32

6041071

现代药剂学研究方法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3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除基因工程制药技术(6043077)外,其他方向课程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3.总学分

专业课19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2学分可任意选择。

)高端化学品先进制造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055

化学品设计与制造

2

32

6041056

化学品制造技术进展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3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且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化工制造安全与环境(6041057)可作为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专业课。

3.总学分

专业课19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2学分可任意选择。

(十)数据科学与工程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052

数据科学技术与软件实现

2

32

6041053

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工程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3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方向课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3.总学分

专业课19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2学分可任意选择。

(十)绿色能源、新材料与低碳技术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3学分以上,总学分28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3123

材料工程产业与发展

2

32

6041038

智慧能源系统工程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3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专业课在以下4门中至少选修6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3167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原理

2

32

6043168

太阳能电池:材料、器件制备与工程应用

2

32

6043169

垃圾焚烧厂工程建设和管理

2

32

6043170

低碳科学与技术展望

2

32

3.总学分

专业课23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

(十)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102

机器视觉及其应用

2

32

6043512

嵌入式系统设计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3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专业课在以下5门中至少选修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3023130

集成平面光波导器件

2

32

6043412

智能控制技术

2

32

6043321

多媒体通信

2

32

6043106

光电遥感技术与应用

2

32

6043107

智能无人系统及应用实践

2

32

3.总学分

专业课21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

(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与创新设计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074

智能装备设计制造

2

32

6041171

智能物联网与嵌入式应用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3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专业课在以下6门中至少选修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3075

海洋机电装备技术

2

32

6043110

现代测试与控制技术

2

32

6043111

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

2

32

6043112

设计工程学

2

32

6043113

食品仪器分析实务

2

32

6043172

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进展

2

32

3.总学分

专业课21学分,公共学位课5分。

(十)储能科学与工程

要求专业学位课13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8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067

储能系统及应用

2

32

6041064

储能原理

2

32

6041066

储能器件与装备

2

32

6041065

储能材料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5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控制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至少2学分,方向课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3.总学分

专业课21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

(十)城市工程系统可持续

要求专业学位课15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6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153

超重力试验原理与实践

2

32

6041153

城市工程系统可靠度与城市韧性

2

32

6041153

城市工程系统智能化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5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土木水利、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方向课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3.总学分

专业课21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

十六)氢能科学与工程

要求专业学位课15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6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156

新能源装备无损检测及其评价技术 

2

32

6041157

氢能装备与安全

2

32

6041162

新能源发电及利用案例分析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5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方向课中60开头编码的课程为工院授课,其他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3.总学分

专业课21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

十七)飞航智能技术与装备

要求专业学位课15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6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418

飞航技术与应用

2

32

6041419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导论

2

32

6041420

空中机器人技术基础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5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方向课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3.总学分

专业课21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

十八)高端聚烯烃材料分子设计与智造

要求专业学位课15学分以上,专业课23学分以上,总学分28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6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120

绿色化工与生物催化前沿

2

32

6041173

聚合物流变学

2

32

6043122

聚合物加工原理与分析方法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5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化学工程、材料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

3.总学分

专业课23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

十九)可再生能源基地送出消纳

要求专业学位课15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6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162

新能源发电及利用案例分析

2

32

6041163

新能源工程技术实践

2

32

6041161

能源动力行业前沿技术及工程应用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5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方向课中除电气装备健康管理(6043015)为工院授课外,其他方向课均为专业学院授课。

3.总学分

专业课21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

(二十)智慧环境

要求专业学位课15学分以上,专业课21学分以上,总学分26学分以上。

1.专业学位课

平台类专业学位课9学分,项目特色课程6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6041178

未来环境产业前沿

2

32

6041177

环境人工智能

2

32

6041179

智慧环境工程实践

2

32

2.专业课

专业学位课15学分,工程数学类课程2~3学分,应修读方向课中本专业领域(材料工程环境工程、食品工程)专业课程至少4学分,方向课按照课程备注要求进行选课

3.总学分

专业课21学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