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化学工程非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编辑: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数:10次
来源:工程师学院
| 培养类型 | 非全日制硕士 | 学制 | 3 | ||||||
|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名称 | 材料与化工 | 专业学位领域代码名称 | 化学工程 | ||||||
| 课程最低总学分 | 24 | 公共学位课最低学分 | 5 | ||||||
| 专业课最低学分 | 19 | 专业学位课最低学分 | 9 | ||||||
| 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 |||||||||
| 培养方向 | 化学工程 | ||||||||
| 校企导师组指导 | 采取校企导师组指导制度,高校、企业联合组建专家委员会,遴选双导师(组)。双导师(组)的共同条件为:政治立场坚定、爱党报国,业务精湛、学养深厚、作风一流,热心育人工作。双导师(组)共同负责研究生思想品德、学风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教育,要求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汇报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及工程技术项目研究等阶段的进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解决培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工程技术项目研究、学位论文撰写等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 ||||||||
| 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 | 1.修完必修课程且达到本专业培养方案最低课程学分要求; 2.完成所有培养过程环节考核并达到相关要求; 3.通过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答辩。 4.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达到学科、学部、学校相关文件要求。 | ||||||||
| 质量保证体系 | 制定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基本流程等管理和实施细则,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通过论坛、学术沙龙等平台项目,营造学术创新氛围;鼓励研究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造就与培养目标吻合的合格人才。具体管理实施细则详见研究生院、工程师学院相关文件。 | ||||||||
| 备注 | |||||||||
| 培养环节: | |||||||||
| 环节 | 学分 | 环节要求 | 其他 | ||||||
| 预答辩(预审) | 0 | 预答辩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送审一个月前(一般为每年12月、3月、5月、9月上旬)进行,未通过学位论文预答辩的研究生不能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等环节。 | |||||||
| 中期考核 | 0 | 中期检查审核研究生课程学分、读书报告、专业实践训练、论文开题等进展情况,在第2学年秋冬学期末与开题报告答辩同期进行。 | |||||||
| 专业实践环节 | 8 | 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必修环节,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专业实践包括实践教学和实践环节(专业实践训练),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般应在入学后至第2学年结束前完成。不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年时间的专业实践,其中实践环节(专业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以项目研究形式开展时间不少于3个月;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6个月时间的专业实践,其中以项目研究形式开展的实践环节(专业实践训练)时间不少于3个月。 专业实践考核通过计8学分。 | |||||||
| 始毕业教育 | 0 | (一)始业教育 研究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内需参加由学院统一组织的始业教育和适应性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四史教育、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校史校情(院史院情)教育、基础科研(学术)素能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与形势政策教育、学习行为规范教育和办事流程辅导等,根据学院始业教育要求进行。 (二)毕业教育 研究生在毕业前一个月内需参加由学院统一组织的毕业教育,具体内容包括:世情国情社情民情教育、爱校感恩教育、就业指导与引领、纪念活动与仪式教育、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教育、诚信廉洁教育等,根据学院毕业教育要求进行。 | |||||||
| 读书报告 | 0 | 在读期间应至少在学科、导师组内作公开读书报告1次,至少参加工程师学院学术讲座、学术论坛4次(其中最多2次可以用参加国际国内学术讲座、学术论坛代替)。 | |||||||
| 开题报告 | 0 | 开题报告选题应来源于实际应用课题,研究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写出书面报告,并参加开题报告答辩。开题报告答辩原则上安排在第2学年秋冬学期末,开题报告答辩未通过的研究生至少在半年后才允许重新开题。 | |||||||
| 学位论文(实践成果)中期进展 | 0 | 硕士研究生必须进行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在开题报告后1年内,撰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并公开进行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考核小组由研究生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为主体组成(至少3名),考核小组应包含至少 1 名行业企业专家。通过中期进展报告的研究生应登录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完成“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信息表”,下载并由导师签字确认后,应上传至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存档备案。 | |||||||
| 平台课程 | |||||||||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必修/选修 | 学季 | 课程学分 | 课程学时 | 分组 | 组号 | 备注 |
| 6001925 | 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 | 公共学位课 | 必修 | 春夏、秋冬 | 64 | 2 | |||
| 6041904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公共学位课 | 必修 | 秋冬 | 24 | 1 | |||
| 6041924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公共学位课 | 必修 | 春夏、秋冬 | 32 | 2 | |||
| 6042001 | 科技写作 | 专业学位课 | 必修 | 秋冬 | 32 | 2 | 论文写作指导课 | ||
| 6043901 | 工程伦理 | 专业学位课 | 必修 | 秋冬 | 32 | 2 | 课程思政课 | ||
| 方向课程 | |||||||||
| 课程编号 | 课程 | 课程性质 | 必修/选修 | 学季 | 课程学时 | 课程学分 | 分组 | 组号 | 备注 |
| 6041012 | 绿色化学与化工 | 专业学位课 | 选修 | 秋冬 | 32 | 2 | 研究方法类课程 | ||
| 6041013 | 工业生态与污染控制 | 专业学位课 | 必修 | 秋冬 | 32 | 2 | 案例分析类课程 | ||
| 6041056 | 化学品制造技术进展 | 专业学位课 | 必修 | 秋冬 | 32 | 2 | |||
| 6043006 | 高等分离工程 | 专业选修课 | 选修 | 春夏 | 32 | 2 | 实验实践类课程 | ||
| 6043008 | 催化反应工程 | 专业选修课 | 选修 | 春夏 | 32 | 2 | 实验实践类课程 | ||
| 6043014 | 化工安全与环境选论 | 专业选修课 | 选修 | 春夏、秋冬 | 32 | 2 | 实践教学品牌课程 | ||
| 6043175 | 智能化工资源开发与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选修 | 春夏、秋冬 | 32 | 2 | |||
| 6043180 | 过程分析与集成 | 专业学位课 | 选修 | 春夏 | 4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