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过程与学位申请

2025城市工程系统可持续卓越培养项目全日制硕士培养方案

编辑: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数:10 来源:工程师学院
项目制名称城市工程系统可持续
培养类型全日制硕士学制3
课程最低总学分26公共学位课最低学分

5
专业课最低学分21专业学位课最低学分

15
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产业链安全,培养政治坚定,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突出,具备较强工程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国际视野宽阔,扎根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二)基本要求
    1.品德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学校校训、共同价值观及浙大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和行为习惯。崇尚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严守职业伦理,践行优良学风。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具备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投身国家“高精尖新”行业领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2.知识结构
    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土木水利等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
    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能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具备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具备技术创新、独立承担实务研究项目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解决实务工作中的复杂问题。
培养方向城市工程系统可持续
校企导师组指导  导师指导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聘请行(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导师组)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充分发挥职业优势进行联合指导。导师(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组织专业实践报告和开题报告、指导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等。
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同一项目制不同专业类别(领域)研究生的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应统一。
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如下:
1.修完必修课程且达到本培养方案最低课程学分要求;
2.完成所有培养过程环节考核并达到相关要求;
3.符合《浙江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浙大工院发〔2025〕1号)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实践成果)答辩。
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开题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中期考核、论文(实践成果)答辩与学位申请基本流程等管理和实施细则,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通过论坛、学术沙龙等平台项目,营造学术创新氛围;鼓励研究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造就与培养目标吻合的合格人才。具体管理实施细则详见《浙江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研究生各培养环节规范要求与实施指南》。       
备注
培养环节:
环节学分环节要求其他
始毕业教育0 (一)始业教育 始业教育时间为每年9月至12月,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四史教育、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校史校情(院史院情)教育、基础科研(学术)素能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与形势政策教育、学习行为规范教育和办事流程辅导等,教育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始业教育是新生入学必修课,要求每位新生必须参加。 (二)毕业教育 毕业教育时间为每年3月和6月,主要内容包括世情国情社情民情教育、爱校感恩教育、就业指导与引领、纪念活动与仪式教育、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教育、诚信廉洁教育等,教育采取毕业生座谈会、毕业合照、毕业氛围营造等线下线上形式开展,要求毕业生积极参与。
专业实践环节8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项目制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长应达到1年以上。 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前应进行申请审批,实践单位应符合学校相关要求(原则上为央企、国有重点企业、代表性民企、国家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高能级研究平台以及浙江大学战略合作签约单位)。 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过程中应按要求进行报备,并在第3学年参加实践考核,考核通过计8学分(不计入课程学分)。
开题报告0开题报告(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则为可行性论证报告)选题应来源于与项目制主题对应的行业。研究生应就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写出书面报告,并参加开题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答辩。 开题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答辩以项目制为单位统一组织,原则上安排在第2学年秋冬学期末,未通过开题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答辩的研究生至少在半年后才允许重新开题。
中期考核0中期检查审核研究生课程学分、读书报告、专业实践训练、论文(可行性论证报告)开题等进展情况,由各项目制在第2学年秋冬学期末与开题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答辩同期进行。
学位论文(实践成果)中期进展0应在开题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后1年内,撰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践成果)中期进展报告》,并公开进行学位论文(实践成果)中期进展报告,由项目制组织考核小组评审。
预答辩(预审)0应于学位论文(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则为实践成果总结报告)送审资格确认前1个月提出预答辩(预审)申请,通过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实践成果总结报告)送审。
读书报告0每年组织一次求是工程创新论坛,本项目制研究生均应参加。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做读书报告4次,并在本项目范围(导师组)内作公开报告1次。
平台课程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学季课程学分课程学时分组组号备注
0420002自然辩证法概论公共学位课必修春、夏、秋、冬241


0500011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公共学位课必修春、夏、秋、冬642


332000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公共学位课必修春、夏、秋、冬322


6001921工程技术创新前沿专业学位课必修秋、冬241.5


6001922产业技术发展前沿专业学位课必修秋、冬241.5


6001926高阶工程认知与实践专业学位课必修春、夏、秋、冬643


6002001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专业学位课必修春、夏、秋、冬161


6041153超重力试验原理与实践专业学位课必修322


6041154城市工程系统可靠度与城市韧性专业学位课必修春、夏322


6041155城市工程系统智能化专业学位课必修322


6041928工程伦理专业学位课必修春、夏、秋、冬322


6043152工业数据统计分析专业选修课选修秋、冬322

工程应用数学模块,研究生应在6门中至少选修1门,或由项目制指定必修1门。
6043909优化算法专业选修课选修春夏483

6043910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专业选修课选修秋、冬322

6043911数值计算方法专业选修课选修秋、冬322

6043915数据分析的概率统计基础专业选修课选修秋冬483

6044906数学建模专业选修课选修春、夏322

6043929人工智能伦理专业选修课选修春、夏642


6043930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选修课选修春、夏642


方向课程
课程编号课程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学季课程学时课程学分分组组号备注
1211118高等土力学(Ⅱ)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1221029高等土力学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1221030高等基础工程学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1222027工程试验测试技术专业选修课选修秋冬483


1223031土动力学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1223032计算土力学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1223033地基处理技术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1223037环境岩土工程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1223040隧道工程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1223202非饱和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1223220土工合成与再生材料专业选修课选修161


1223317海洋岩土工程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1223354桩基工程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3123611通信与网络安全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3813051遥感大数据地理计算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3821045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6041034智能工业机器人专业选修课选修322


6043618技术创业专业选修课选修秋冬322

创新创业类课程
6043914科技创新案例探讨与实战专业选修课选修春、夏、秋、冬322

创新创业类课程
6043920工程师创新创业思维专业选修课选修春、冬322

创新创业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