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培养项目

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工程项目介绍 【2024年版】

编辑:任洪波 发布时间:2022.06.30 阅读数:11663 来源:工程师学院


一、项目背景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及应用无疑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智能机器人融合智能感知、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深度学习、“互联网+”信息技术、知识图谱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AGV与无人机等方向内进一步提升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化和柔性化水平,在智能制造、现代工业、自动化、商业、民生、社会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工程是人工智能2.0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我们认为,通过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传感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仿生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成长为可迎接未来领域挑战的高层次人才。因此,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设立跨学科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工程项目制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专业知识复合型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并付诸实践检验,是培养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实践。

二、项目特点

本项目面向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企业)实际需求,聚焦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等行业,以智能化、信息化和柔性化发展为主线,重点培养掌握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2.0深度融合的关键技术人才。以项目制的新模式开展多学科复合交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向机器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新兴产业,培养智能机器人设计、控制、规划、编程、仿真、传感、检测、运维等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的机械、电气、控制、计算机、信息工程领域的研发创新、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构建起“产学研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协同培育与科研实践平台,以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为纽带,联合之江实验室、浙江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中国(浙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浙江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余姚市机器人研究中心等高能级机器人研究平台和龙头企业,通过共建研发实验室、共建专业课程、共建师资队伍、共同推进技术创新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

三、项目培养特色

1. 课程培养:专业课程体现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交叉,每门专业课程邀请至少一位行(企)业专家参与共建;重视智能机器人技术前沿专题(技术前沿类)、智能制智能机器人典型工程应用实例(案例教学)、智能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践(实践实验类)等三类课程。

2. 项目实践:课程学习完成后,每位研究生将进入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余姚市机器人研究中心、高能级机器人研究科研院所或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六个月以上的专业实践训练,开展高水平的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联合攻关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智能终端与高端装备相关项目。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完成专业实践训练,并得到企业认可,方可完成专业实践训练环节,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科研创新、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能力。

3. 企业实习:半年。可由导师指派到合作企业,也可由学生自主落实实习单位。

四、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立足工程类专业学位卓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和龙头企业共建研发实验室、共建实训基地、校企项目合作、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构建多方位、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开展合作的单位和企业包括:之江实验室、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中国(浙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余姚市机器人研究中心、浙江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景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云联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宁波中亿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余姚市永创电磁阀有限公司等。

五、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简介

研究方向一:工业机器人及集成应用

研究方向二:服务机器人

研究方向三:特种机器人

研究方向四:移动机器人

研究方向五:无人机

研究方向六:人工智能

研究方向七: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

导师团队: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导师和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六、项目招生人数及说明

新工科、新实践!本项目欢迎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同学报考!

本项目学生住宿:在学院本部住宿资源有盈余的情况下,第一学年可以申请由学院协助安排住宿,住宿收费按学校统一标准执行;第二学年起在研究院所在地安排住宿(浙江省余姚市),住宿收费按住宿所在地相关标准或相关合同执行

本项目为每位研究生提供每月3000元研究津贴(二年级到研究院后开始发放),260平米一套拎包入住的公寓(免费)。

本项目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24年计划如下,最终按研究生院下达为准。


专业类别

专业类别代码

领域名称

领域代码

招生方向名称

招生计划

电子信息

0854

控制工程

085406

控制工程(机器人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工程项目)

4

电子信息

0854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机器人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工程项目)

2

机械

0855

机械工程

085501

机械工程(机器人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工程项目)

6

能源动力

0858

电气工程

085801

电气工程(机器人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工程项目)

3


咨询方式:gcsxyzs@zju.edu.cn   0571-88281621

机器人研究院 zzzhengzhen@zju.edu.cn  0574-62550815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简介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是浙江大学与余姚市政府于2017年合作共建的综合性、应用型校设研究机构,是推动余姚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科创平台。余姚市给研究院提供了充足的建设运行经费和科研经费,也向研究院提出了大量的技术需求。截止20226月,研究院引进孵化企业35家,服务企业7000家次以上。自2008年开始招收和联合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来,截止20226月,研究院已联合学校相关学院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215名,涉及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等多个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院坚持以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领域,以推动创新创业为目标,以产学研紧密合作为特色,以用人机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动力,汇聚一流专家,培养一流专业人才,培育相关新兴产业念,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走向成熟、形成特色。

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同时拥有一支高水平研究领导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名誉院长,由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担任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国家教学名师陆国栋担任常务副院长。建有关键共性技术实验室5个,中试基地6个,产业化基地4个,加工中心2个,拥有包括3名院士、3名国家高层次人才,名外籍教授在内的30多位导师队伍。目前研究院在读研究生80多位,其中绝大多数研究生已承担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成为研究院的新生力量。建有省市级创新平台15个;实现科技转移转化35余项;以研究院为核心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的创新创业生态体已显雏形。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

2023.06